不舍新衣遭弃 厦民工子弟习福
2018-07-12 慈济基金会
面对人们持续生产商品,又持续产生垃圾的现代生活,慈济志工一直倡导减少浪费的环保理念,也应用了厂商捐赠的机会,把环保教育带到了民办学校。
杏美小学获捐赠 库存物资获新生
三年来,慈济基金会一直资助厦门市杏美小学的困难民工家庭子弟,这所学校从2004年成立,二十四班级收了一千一百七十三人,他们几乎都是农民工子弟,主要来自四川、甘肃、河南、安徽等省。
当慈济接收了一些厂家和商家的库存物资,便想到了他们,慈济志工刘素珠表示:“这些崭新的商品,如果把它们送给需要的困难学生与家庭,让这些物质获得新生,获得利用价值,是一件非常有利众生的事。”
慈济志工联络杏美小学表达了捐赠意愿,并希望透过这次活动,希望传达“惜福”的理念,校方也大力支持,特地请各班班主任先在家长联络群布达,让有需要、有意愿的家长来登记,获得了一百多位家长回应。
外来子弟多困难 慈济尽力给援助
6月22日,慈济志工与杏美小学如期举办这场“新衣回收爱物惜福”捐赠活动,在杏美小学如期举办,慈济志工先前已经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,重新整理厂家商家送来的物资,分门别类地装箱、登记列表、分贴卷标,才将六十箱崭新的书包、文具、衣鞋送入校园。

学校德育处主任刘娟上台发表感言,她代表学校、家长、学生感谢慈济人对孩子的关爱,希望孩子要好好学习,长大回报社会。
志工演出短剧《垃圾的生命》,由十位大妈大叔级的志工上台表演,他们身上披挂着各种泡沫、瓶瓶罐罐、塑料袋、一次性筷子,轮流述说各自扮演的物资在地球上存在的惊人年限。志工们诙谑而又专注的演出,获得孩子与家长的喜爱,在笑声与掌声中家长与孩子学到了宝贵的环保知识。
欢天喜地领衣物 爱物惜物有传人
司仪引导场上的两百多位学生与家长分为三个大队九个小组,然后跟随着队辅分别来到三个站点。在惜福站,孩子们有的欢天喜地挑选自己喜欢的书包文具,有的抱着满怀的衣服,一、二年级的学生,那小小的双手已抱不动自己挑选中意的物资了。许多家长帮自己的孩子提书包拎衣物,满脸笑容。
四年级的蒋同学领到了书包、文具盒、还有运动裤很漂亮,很合身,她开心地说,慈济志工的爱心让她学到了要去传递爱心,长大了也要献出自己的爱心。蒋妈妈表示这对他们家真的是很大的帮助,“一开始看到老师发的消息还不相信,有这么好的事吗?现在看到孩子领到的衣物和文具,又开心又感动。”

杏美小学种良善 惜福美德育儿童
志工还规划了环保分类体验站、环保手工艺品展示区,孩子们学习能力特强,才学习到环保知识,口齿伶俐的林同学就说:“今天学到了很多东西,为什么要垃圾分类?世界有那么多的垃圾会在地球存在那么多年,多可怕,要懂得让垃圾到该去的地方,听到了、懂得了,还要去做。”
一年级的班主任谈亚玲陪伴了学生一整天,观察到志工言行对孩子们的影响,她说:“我很感谢慈济对我们学校的支持,不仅在物资上也在精神上,环保教育对孩子的品德成长有关系的,今天学到了许多环保知识。”
这样的集环保回收、慈善捐赠、环保爱洒于一体的活动,对于厦门慈济志工来说也是第一次,而负责活动设计志工陈丽敏感恩大家一起协力圆满活动,她说:“前面的困难有多大,多难,先不考虑,‘对的事做就对了’。”
(文:董嘉堃、余凯 福建省厦门市报导 2018/06/22)